为推动构建“一站式”员工社区服务体系,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三全育人”阵地,聚焦教育管理服务员工一线,bat365官网平台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特策划“弦歌不辍,芳华待灼——我的老员工涯”系列师生沙龙,邀请青年教师来榆中校区与员工交流交心。4月16日,第一期沙龙在榆中校区至公楼B308会议室成功举办,主讲人为2022级强基班班主任薛小林副教授,主持人为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滕文宝。
小学低头识字,大学仰望星空
首先,薛小林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对老员工活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当下的大学容易被各类评价体系数据化,成功的标准也被单一化。而大学应该是一个追求理想的地方,老员工应该避免肤浅与浮躁,不能被同质化。大学之所以称其“大”,是因为其“道”之大、真理之大,故而老员工应该追求真理、追求智慧、追求审美。
成人之学
其次,薛小林分享了他对“弦歌不辍”的思考与感悟。他提到电影《无问西东》中清华大学董事长梅贻琦的一句台词,“人把自己置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是却丧失了真实”。他说,人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真实即是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在大学无条件地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会建立起对宇宙、对世界、对万物、对社会乃至生命的根本性认识,要能够独立思考、承担责任、有主体意识。
要自视甚高,更要拒斥自以为是
紧接着,薛小林提到了老员工的自我认知。老员工不能因为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够顶尖、所在的人群竞争者甚多,而降低自我追求,也不能仅仅以拿文凭、毕业之后找饭碗作为自己上大学的目的。老员工要提高自我要求,在精神上要重信义、守规矩、讲道理,始终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薛老师还提及了罗翔《圆圈正义》中的观点,人们会去追求一个相对最合乎标准的“圆”,但可能会将自己的“圆”定义为标准,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自以为是的“权威”。
理想中的老员工活就是一个绝对的“圆”,现实中的“圆”都要无限趋近于它。理想中的老员工活应该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应该有自我选择的权利。
交流讨论
分享环节结束后,2022级强基班左润东向薛小林请教如何抉择史料文献与研究论著的问题。薛小林对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他认为学习历史没有捷径可走,在初学阶段可以先广泛阅读不同观点的论著,并在其中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之后再认真查阅一手材料进行补充完善。此外他还分享了自己本科时参加研究生推免面试和近期担任研究生复试考官的经历,以此告诉同学们要珍惜时间、认真读书。
最后,主持人滕文宝对本次沙龙进行了总结,同时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明确发展的方向。他提到,每个人在进入大学前都有过规划,有的人越来越趋近于自己的目标,有的人却与梦想渐行渐远;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期和窗口期,有诸多的选择摆在面前,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是不同的,需要靠自己一砖一石来铺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摸索,也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和惊喜。
文字来源:李子玉(2021级强基班)
图片来源:赵浩洁(2022级历史学类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