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官网平台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举办“爱我中华大讲坛·第十八讲”

来源:admin发布时间:2023-03-22 08:36访问量:5363

3月10日,由bat365官网平台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主办的“爱我中华大讲坛·第十八讲”如期举行。学院邀请了中央民族大学bat365官网平台经理彭勇教授作了题为《“三交”史视野下“明修长城清修庙”说检讨》的主题讲座,bat365官方网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首席专家李静教授与谈,甘肃省民委及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学院经理杨红伟教授主持。

图片1.png

彭勇教授围绕“三交史”的历史主线,以“清代长城的修筑”“长城修筑的历史”“长城的文化价值”为切入点,立足中国历代边疆治理视角,通过详细、严谨的史证分析,呈现出明清长城修筑中废弃与坚守的历史原貌,揭示了长城在维护文明秩序和安定边疆秩序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述及“三交”问题时,彭勇教授指出,交往、交流与交融,分别对应着中华民族关系史发展的三个不同层次与辨证关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交流或交融。近代以来,在中西方深度交流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大众认知还是学界研究,对于“长城” 形象的理解与描述都存有不同看法,并由此导致对清代长城地位与评价的严重分歧。

彭勇教授通过展示中国历代长城分布图、长城走向与年400毫米降水线示意图、胡焕庸线示意图等,清晰而直观地反映出长城修筑对维持传统农业经济区与游牧经济区秩序线的突出作用。他认为长城是各民族、不同文化类型依存,互相包容和妥协,共同存在的一种方式,是维护和平的一条秩序线。长城修建,反映的是各民族勤奋、智慧和团结,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象征。

图片2.png

彭勇教授认为,在北京城市史中存在“一条中轴线、三个文化带”,其中之一便是“长城文化带”。长城诚然是军事设施,但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媲美。明清长城历史演进过程揭示出: 从国家层面上讲,长城既是矛盾的产物,也是统一的产物,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为军事防工具。它是沿线居民共同的家园,也是游牧与农耕民族之间的秩序线、文明线。清代对明代长城修筑国策的“放弃” 和对长城的利用、坚守,恰恰体现出长城这条文明秩序线在“大一统”王朝背景下,对传统中国治理模式的权变与坚守。

最后,彭勇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强调万里长城等一系列文化遗迹“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对此,与谈人李静教授认为,彭勇教授的讲述生动而精彩,极具启发性,为如何深入开展“三交”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会专家、师生亦踊跃发言,与彭勇教授展开了热烈、生动的交流、探讨。

彭勇教授简介:

彭勇,中央民族大学bat365官网平台经理,教授,国家民委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兼任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等。

返回原图
/